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 https://www.cheerimages.com/tc (GBA)是中國最重要和最負盛名的城市群之一。作為主要的經濟樞紐,大灣區是國家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新大灣區規劃旨在將該地區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此外,它還計劃在“一國兩制”原則下推進與港澳合作。

地點

粵港澳大灣區(GBA)是中國南方的一個大型沿海特大城市。它由九個內地城市、兩個特別行政區和珠江兩岸的香港組成。面積5.6萬平方公里,人口7000萬,製造業發達。

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城市群之一。然而,其發展也造成了顯著的環境影響,包括土地開發強度的快速上升。

也是暴雨內澇的重災區。因此,監測沿海水域的質量和評估風險至關重要。

我們利用 2003 年至 2019 年的衛星數據,研究了大灣區周邊的長期沿岸水質 (CWQ)。具體來說,我們分析了氣象因素 (MF) 對 CWQ 的影響。此外,我們確定了暴雨內澇點的空間分佈特徵。我們旨在促進對該灣區的全面了解,並為未來的沿海監測和管理提供指導。

氣候

粵港澳大灣區地處珠江口,自然地理條件複雜。全年降水充沛,氣溫從溫和的春季到炎熱多雨的夏季、晴朗的秋季和寒冷的冬季。

在大灣區的九個城市中,珠海、中山和東莞在 1990 年至 2015 年的城市擴張速度最快(圖 1);建成區面積分別比1990年增加3.2倍、3.1倍和2.5倍,2015年植被覆蓋率比1990年減少20%以上。這些趨勢可能導致區域性暴雨過程增多,增加大灣區洪澇災害風險。

為了評估暴雨災害的脆弱性,我們使用統計模型來計算非颱風相關暴雨過程的頻率和這些事件的平均強度。結果顯示,從 1990 年到 2018 年,這些事件的發生頻率每十年增加 10 倍,且具有顯著的年代際變化 (p < 0.05)。非颱風相關暴雨事件數量的增加是風險評估和緩解策略的重要決定因素。

經濟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珠江兩岸九個內地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門組成的特大城市群。它被設想為一個重要的綜合經濟區,旨在到 2035 年在全球發揮領導作用。

大灣區的經濟是由其在中國的戰略位置和具有高水平創新的多元化行業推動的。它是多個工業開發區的所在地,包括物聯網 (IoT)、人工智能、氫技術和新移動技術等新興技術。

大灣區開放程度高,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有力推動者。然而,該地區存在許多挑戰和障礙。

如何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整合港澳政法體系,同時確保大灣區內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暢通,是其中一個主要問題。粵港澳三地政府在建立確保監管趨同的機制方面取得進展。

旅遊

粵港澳大灣區(GBA)包括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珠三角九個城市。大灣區 2020 年 GDP 總量達 16795 億美元,被認為是中國發展的先行區。

區內體育旅遊的發展是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打造優質生活圈、促進粵港澳區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體育與旅遊產業的融合得到廣泛認可。然而,大灣區城市群的產業融合發展水平仍不明朗、參差不齊。

本研究運用耦合協調模型和ESDA分析大灣區城市群11個城市兩產業融合度的時空演變特徵。結果表明,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兩個產業的產業趨同度呈上升趨勢,趨同度時空演化呈正向。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訪問我們的網站,點擊了解更多有關中國旅遊出版社的信息。